咨询热线:0755-22932766 实战型精益管理咨询专家,聚焦于企业的提质、增效、降本、创新,促进企业永续经营
精益生产咨询

一个物联网求索者眼中的中国物联网这7年 3次事件3种状态1座城市

来源:华昊企管   发布时间:2016-11-15

2011年9月,我(指李晓妍)创办了专注物联网产业的媒体——联动原素,当时的初衷并非为了做媒体,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这个刚刚萌芽,新鲜出炉的产业概念,以便日后进入该产业的实体领域。但是,因为诸多原因,“物联网产业媒体”却成了我名副其实的主业,并且一做就是5年。因而,“有幸”目睹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在最初这几年的跌宕起伏。

  翻阅物联网的相关资料,基本都显示“物联网”这一概念,是1995年比尔.盖茨在其《未来之路》一书中提出的。但是,物联网的“产业化概念”却起源于中国,这一点,想必全世界都会认同。

  2009年8月,中国前总理温家宝在一次无锡视察中,听取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对“物联网产业化”的一些建议后,表示了认同,并提出了三条具体实施建议。此后,让“物联网”从学术概念走向了产业概念。无锡,也成为当之无愧的物联网产业发祥地。

  截至2016年8月,物联网产业化概念整整走过了7年的历程。婚姻中有“7年之痒”一说,可以理解为7年是一个磨合期,跨过了这道坎,可能就离圆满结局更近一步;跨不过,或许就要一拍两散了。有时候感觉,这竟是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历程的绝佳映射。因为中国物联网产业过去7年的发展,用“迂回曲折”已不足以形容。

  物联网给无锡带来的喜与悲

  首先,来说说物联网产业的发祥地——无锡。

  可以说,很多早期的物联网从业者,对无锡是很有感情的,也包括我。因为无锡是大部分从业者认知物联网的开始。但是应该说,无锡成就了物联网,物联网也成就了无锡;同时,无锡毁了物联网,物联网也毁了无锡。这个怎么解释呢?在中国,只要知道物联网的人,都知道它的发祥地是无锡,但接着就会说:“无锡代表的是传统物联网”,尤其是2014年以后参与到物联网产业的创业者们,更是表示“一提物联网,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智能抄表、RFID、追踪溯源等,所以我们更愿意提万物互联”。

  这可能就是作为开山鼻祖必须背的“黑锅”吧!

  为什么说是黑锅呢?因为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祥地,无锡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“产业化试验”工作和责任。但是,当时很多产业化的条件都不成熟。

  第一,物联网的技术路线还不清晰。是三层架构,还是四层架构;是类似于美国的M2M,仅包含传感层,还是包含了公网及更大范围的信息化系统集成等依然在争论中。

  第二,没有清晰切入点,所以干脆“囫囵吞枣”。也就是说,大部分从业者都知道物联网带来的终极体验是:所有人和物都能够通过网络无障碍互联互通,却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。于是,就把想象中的这张终极大网,切分成无数个小系统,进行试验,名为物联网产业示范试点工程。中国最初的三个物联网示范工程——感知市民中心、智能机场安检等,便是由无锡于2010年1月推行实施的。此后,这一举措还被中央采纳,在全国推广,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年。

  第三,物联网的很多支撑技术和产品尚不成熟。比如传感器技术,当时智能传感器的概念在中国刚刚开始,掌握MEMS工艺的中国本土传感器企业寥寥无几。再比如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,RFID、NFC、ZigBee、Bluetooth、Wifi、PLC等都有参与其中,并且都曾在不同时段“艳压”过其它技术,但各自都有很大局限。像RFID的成本与应用场景、ZigBee的标准不统一、Wifi的高功耗,并且当时Wifi刚刚在中国解禁、PLC的干扰性大等问题,无一不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造成阻碍。再比如IT技术的云计算化升级也处于初期。自身都还处于混乱中,更别说支持物联网的发展了。还有当时大数据的概念还处于学术阶段,因为其技术基础Hadoop的发展才刚刚开始。

  第四,大部分从业者的急于求成。2008金融海啸过后,中国企业太想快速找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。因而,当时房地产行业疯狂发展,中国的房价开涨都始于2008年。在那样的环境影响下,很多物联网从业者都希望物联网产业也能够像房地产一样,可以让其“一夜暴富”。这从一定程度上让物联网产业走上了一条不健康的发展路线。

  而这些条件不成熟造成的后果就是:

  1)物联网产业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,瞬间爆发;

  2)无锡没有像大家期许的那样,瞬间爆发;

  3)物联网企业,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,瞬间爆发。

而无锡这座——曾经因物联网而风光无限的城市,承担了这个后果的部分原罪。并且,它当时的付出,比如通过“530计划”为物联网创业者和企业提供的各种扶持,似乎都成了笑话。

  不过,无锡并没有因此就放弃物联网产业。2013年以后,无锡看似不再大造声势了,但是却依然在暗暗发力,更或者是在向着更加扎实的方向探索。尤其是2016年,在中国被称为真正的“物联网产业发展之年”,无锡不仅提出了打造“物联网小镇”的行动方案,而且将第七届物联网博览会升级为“世界物联网博览会”,再次成为物联网产业各界集聚的核心。

  2009-2013,政府主导下的实验室阶段

  其次,再看看这7年间,中国物联网产业的进阶历程。我一直比较倾向于将其分为3个阶段。

  第一个阶段(2009-2013年),可以称为“政府主导下的实验室”阶段,也就是无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阶段。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小节。

  第一节是2009-2011年,在国务院指导下,中央各部委,及各省市纷纷出台如物联网专项基金扶持、物联网示范试点工程、税收优惠等“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”的政策。其中的“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工程(项目)”,应该说为物联网的产业化从设想到落地提供了试验田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2010年至2016年间,中央各部委及地方省市规划及打造的物联网示范试点工程逾千个,涉及项目过万个。当然,这着实养活了一批物联网企业,尤其在早期。记得2012年走访一家物联网企业的时候,该公司有一个叫做“企业发展部”的部门,该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国家政策,申报各种扶持基金和项目,当时这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
  第二节是2012-2013年,中国政府出台了800亿物联网产业“造市”计划——打造智慧城市。中国住建部分别于2012年底和2013年下半年公布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,共193个。每个试点城市都分批规划建设试点项目。瞬间又有过万个“智慧”项目启动。当时的物联网企业就是靠着这样的支撑一步步走下去的。

  2014-2016,局部市场主导阶段

  第二个阶段(2014-2016年),局部进入市场主导阶段。但是,这个阶段开始的方式却颇为耐人寻味,始于2014年1月的Google收购Nest。这个事件成为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明显的分水岭。同时,也是中国物联网力量与国际物联网力量的首次会合。

  当然,至今还有一部分人认为,物联网概念在其它国家并不盛行。但是就我看到的状况是,全球在信息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,在物联网产业均有布局,其中走在前列的应该是中国和美国,只是各自的提法不同,开始的切入点也不同。比如美国企业的切入方式更偏向于自上而下,即从支撑技术、产品开始;而中国企业一开始就选择自下而上,从应用开始。

  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可能要归结于,大部分中国人对物联网的理解是:它并非一向新技术,而是将既有技术的整合应用。但是总体来说,大家都从不同角度进行着对物联网的探索。Google收购Nest之后,或许让更多人看清了实现物联网的第一步——硬件智能化。

  在此之前,中国参与物联网产业的都是大型企业,如电信运营商、从事B2B业务的大型信息化集成商等,即便是创业企业也是挂靠在政府下面的三产或者四产等等。就如前面所说,当时对物联网应用的理解,就是一个完整系统,大家都争着要做“物联网服务运营商”,并且当时所有能赚钱的物联网项目都是政府扶持的,所以资本不够雄厚、没有资源背景的中小企业,或者创业者根本没机会,而从事B2C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们又看不上。
 

但是,Google收购Nest之后,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好像瞬间觉醒了,开始频繁出现于物联网的各种活动和论坛上。同时,原来互联网圈子的投资机构也开始活跃于物联网圈子了。这给草根创业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
  因此,2014年,在物联网产业中一直探讨的“颠覆”出现了第一个迹象:资源移位。原本没有机会的,仅掌握着20%资本和资源,却占据80%人群份额的“草根”们,成为了物联网产业的主力军;在资本的煽动下,各种千奇百怪、异想天开的智能终端创意充斥于市场上;传统制造业,甚至传统IT产业都看不懂市场上在发生着什么,瞬间充满了危机感。这个时候,物联网看上去,终于配的起发起者对它最初的设想了。毕竟,资源分配都不改变,怎么能谈的上颠覆?!

  也是在这一年,深圳成为了物联网产业的焦点,因为80%的智能硬件创业者都集聚在深圳。深圳竟然瞬间成为了中国科技城市的代表。记得2015年一本名为《迪拜视野》的杂志,列举了全球最具代表性的8个科技城市,其中,中国上榜的便是深圳。并且据说2016年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上,四分之一的企业都来自中国深圳。

  但是这个阶段,中国物联网产业取得的突破,都集中在人们生活相关的领域,比如今年中国新上市的白色家电100%实现了智能化;黑色家电40%实现了智能化;小型家电正在逐步走向智能化;小型化、便携式医疗设备大规模出现;智能家居产业火热,虽然仅停留在产业界。而在市政、民生、工业、农业等,原本买方就是政府,或企业的领域,突破依然有限。数月前在走访一家农业物联网企业时,了解到2016年开始,中国政府取缔了对农业物联网项目的资金扶持,农业物联网的推广便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。

  2016年后:物联网迎来第二个春天

  第三个阶段(2016年7月以后),整个物联网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。当然,说起发展,每个阶段其实都在发展。但是以前的发展应该说太过跌宕,太过迂回,太过不健康,所以不能算真正的发展。而2016年,应该说是各种条件都相对成熟后的发展,所以谓“良性发展”。

  2016年7月,发生了一件震惊科技圈的大事件:软银322亿美元收购了全球领先的手机芯片设计厂商Arm。软银选择在这个时候收购Arm的原因,并非因为其是手机芯片领域的龙头,而是因为其打造了一款物联网操作系统——Arm Embedded OS。也就是说,软银意图的是整个物联网时代。

  这个事件与其说是引发物联网产业第三次进阶的导火索,不如说是物联网产业过去7年探索的结果。因为,2016年实现物联网的很多条件和变量几乎都完备了。

  1)物联网的基石——云计算,技术基本达到成熟,并已经形成鲜明产业格局;

  2)物联网的应用支撑——大数据,底层技术架构已经相对稳定,Hadoop的地位已经确立,在某些领域如金融、环保、电力等,已经有成熟应用案例;

  3) 物联网传输层的核心技术——NB-IOT和5G可以商用,对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来讲,是一个极大地跨越;

  4)制造业的觉醒。这应该说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。因为物联网的核心是“物”,如果“物”的生产者和制造者不接受新技术,不接受变革,那么将拖慢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。

  更重要地是,这一年,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在工业与民用领域开始齐头并进,而不是像2013年前只重工业应用,也不是像2014、2015年间,民用独领风骚。

  这背后,应该说是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共同推动。比如最近两年,中国政府针对业4.0、智能制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以及示范试点项目。因为,工业不改革,物联网的应用便不会深入。就像互联网时代,无论说它怎么颠覆了传统产业,最终也只是改变了信息传播通道,以及消费领域的交易渠道。而工业占据着中国80%的经济份额,所以工业领域的变革,将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消费领域。总之,这个阶段,在中国,政府与市场开始合力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。

  不过,由于中国的经济特色,核心工业一直由政府主导,所以工业领域的变革开始后,或许将再次刷新中国科技城市的排名。当然,这一次,不仅无锡和深圳,很多其它城市如上海、杭州、南京、北京、成都等都已对物联网“虎视眈眈”,所以最终谁能胜出,很难评判。不过,从目前的状况来看,无锡的决心与力度似乎更大一些。 

Baidu
map